Cat Power @ 浅水湾,上海

IMG_20131207_004850 无论从语调口气、唱作台风还是舞台的小动作来判断,Cat Power看上去都是个有点小作、事事较真的敏感型神经质女人。偏偏这一晚的光线打得特别美,好多瞬间让我想起了Frances Ha里面那个大大咧咧追逐着梦想、在人行横道上自顾自跳着舞、绽放得像超新星一样炫美的Greta Gerwig。

蛮喜欢她的,虽然其实我只完整听过the Greatest和Sun两张专辑。第一次去浅水湾这个场子,挺好的,像老Mao,而装备更新一点,就像猫姐说的:这个麦克风我以前没用过,有点不习惯,但它把我声音的高频部分凸现得很美。

前半场live基本沦为各种调音和调节器材摆放方式的session,好多歌唱到一半其实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差错呢却被嘎然而止。她说我的吉他半年前坏了,这把琴是这里赞助的,我还没习惯。然后她拨弄几次旋钮,重新开始。可怜的麦克风也被整了十几次,各种体位摆一遍,才终于回归到她所熟悉的方式。她一边摆弄,一边说,对不起我不想这样的,工作人员都很好很努力,我不想让他们觉得他们没有做好事情。

台上的她不断道歉……我回来翻了wiki才知,这竟可算是她的常见症状。到了the Greatest这一首,仍是不在状态,于是她说:”我可以先下台,然后装作刚来的样子重新开始吗?”就是由她重新走出来的这一刻开始,我有点想起刚刚告别Sophie的那个Frances Halladay小姐来了。

后来就渐入佳境了。某一刻,她从自己带上台的烟盒里抽了根烟出来,吸两口,便夹在旋钮之间,开始弹琴。白烟从琴头慢慢蒸腾起来,盘旋而上,在蓝色光束下好似是相机取景器里自带的花纹装饰一般。

IMG_20131207_003623 一曲罢了,她取出燃剩的烟头,满足地吸上一口,然后低着头仿佛在害羞般地把烟头扔掉,露出一个微笑的嘴角:“我现在好开心。”她唤出她的法国伙伴,帮她伴奏,“这是我的朋友Mademoiselle XXX”。那姑娘看起来更年轻,金色长发,齐刘海,就像年轻时的她,只是更乖巧些。两人站开了三四米的样子,柔和的光晕染出互相望着对方的两个身形,养眼极了。

周五这天其实特别糟糕,上海的PM2.5值头一次破表,据说有些地方测到600多,我直接翘班宅家里了,晚上出门也是一阵在大雾中行走的感觉。有观众在台下说,抱歉上海天气这么差,猫姐在台上说,哦不,我才feel sorry for the weather呢。她原本声线就略有沙沙的感觉,那晚上一直在清嗓子,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下飞机后水土不服的原因。反正她清了清嗓子说道:“我想把下面这首歌献给曼德拉”。 听清这句话的人几乎都鼓起掌来。于是她就踩着小步子唱了起来——她似乎习惯性地喜欢在台子上前后来回踱步以缓解紧张——我以前大概没听过这首歌,回来根据记着的歌词查了全篇,是from fur city,微妙地还挺合适这个人。

虽然前半段磕磕绊绊,但她的演出量很足,这天晚上大约唱了有30几首歌。烟叶到后来也就不够了,她说需要一些alcohol,我回来看wiki的时候才知道她以前嗑药酗酒问题挺严重的,当时只是觉得好可爱,好像Halladay小姐。她说请给我拿一些你们之前给我喝的那个酒,像酱油一样的那个。(什么?)

瓶子来了。居然是和酒,她就直接仰头灌了一口,然后走到Mademoiselle旁边,也喂给她喝了口,音乐未断过。这场景真是有趣,她穿得并不像个已经四十岁的中年folk/blues/indie rock/whatever女歌手,但也只是在咽下一口黄酒的那刻,才露出些不同于青春期女孩的老练的爽利来。

哦,还有她走下台、跑个来回跟头排观众击掌的时候。

IMG_20131207_005243
到这个时候,我已经遐想到Carole King那个年代去了

Alicia Keys @ Shanghai

Alicia Keys一直是被划在很喜欢但不nc粉的那一堆里的,于是领袖一说要订票我就跟单了。

好像是第一次在奔驰中心里面看live,mixing room不算的话。坐在遥远的山顶,有点像在vector arena看红辣椒那次。她的台风变化好大,我对她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穿着利落西装戴顶小毡帽,或者是白衣飘飘弹着钢琴跟Adele合唱Hometown Glory的阶段,结果那天开场直接就变劲舞团了。AK明显圆润了很多,穿着格外贴合身体曲线的演出服,跳着扭臀大腿舞,唱着五专里更流行化更多合成音效的新歌,我有点失望的。

ak

但自己沉溺在过去偏爱的曲风里就算了,不能指望歌手也一成不变不是么,就像Arcade Fire的迪斯科新专接受困难也只能是我这个nc粉的艺术欣赏水平还不够高……

前半场除了you don‘t know my name算是旧时最爱小高潮以外,乏善可陈,a woman’s worth她自己几乎就没唱几句,光一个劲儿扭,都靠伴唱在撑着歌,我一度怀疑是不是嗓子伤了。不过中段拿新专里的舞曲把场子里的老外和ABC挑逗起来以后开始渐入佳境了。准确地说,是在钢琴边上坐定了。

These scenes remind you of how talented and elegant and tough and gorgeous she used to be within just a second.

原来她的嗓子依旧美cry,令人羡慕到心头发痒。真是一场前后好不一致的live,我喜欢的那部分就又回来了。太美妙,我坚信灵骚味儿永远不是黑人透不到位的。Encore很high,empire state of mind的收尾呼应着开场时的那两句“Owwww~~~New York”,仿佛整场live的目的就是要把梦想之都的名字深深刻到你的骨髓里。

我没有非常喜欢girls on fire,但做压轴当然再合适不过了,一把燃足。退场出来在路边有人在卖黑胶,放的也是empire state,领袖说,可惜没有T恤之类的周边,不然她一定会买。

嗯,退场至到家这段时间总是最热血沸腾、头脑发热的,过后就好了。

Mojave 3 @ Shanghai

我错过了去年8.28的Mojave 3,因为那会儿我在去吉隆坡的飞机上,由吉隆坡去到澳洲,然后会转到奥克兰。

今年赶上了,而且演出当天是我27岁生日。但坦白说,感觉昨天是近期运气的最低点,只希望自此不要再继续下坡了。

演出还不错,音响略差,糊作一团。但新Mao一直就这个尿性,也习惯了。买票时就知道Rachel Gaswell肯定不会来,去年的情况我不知,不过说了会带个女主唱,所以总还是有所期待的。但果然还是不会再唱love songs on the radio的吧……Mercy也没有,这我倒无所谓,给猫用微信滞后直播了半首alison,散场后回放给自己发现也是什么都听不清。

所谓的女主唱其实是个伴音。我没怎么走神,但也感觉像是沉不进去了,只是不断地换着支撑脚提提劲,可能是心情的原因吧。倒是开始死盯着主音吉他飞舞的左手看,手指真长真好看,尽管大叔弹错了好几次而且还长得像IT crowd里的Roy……

其实不管是因为现场器材的关系,或是因为乐队成员变化也好,总之问题大概在于,眼前这个,和印象中曾经很喜欢的、每一张专辑都反复听的Mojave 3,不是同一个吧?

也不是slowdive。

散场后,右后方耳边大叔飘过一句”这应该是乡村民谣吧”,我瞬间竟然也感觉无法反驳。毕竟encore的时候Neil出来solo,确实唱了首乡村。倒是encore前的最后一首歌,完全没辨识出来,但器乐让我瞬间有点想到以前在这里看过的Mono,他们是不是也兴起了玩后摇的想法呢?

IMG_20130827_204808之前跟猫说起过以前的博客,于是我翻进blogbus的那个后台——以前的文字真是随处可见各种傻气、天真、虚浮和骄傲。27岁应该是一个开始与现实和解的时间点了。我当然逐渐逐渐觉悟到最近这几年里,我的变化,周围人事物的变化,以及我们的变化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形成我所处的这个情境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如何反过来成为塑造我的一部分因子。

我有成熟一点;我有开始真正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本性,懂得何时要掩藏何时可放任;我有开始回顾和沉淀,思考未来的方向,为之争取,与此同时也没有停止过审慎的质疑和调整;我也开始努力在每一次趾高气昂和优越感即将显露的时刻压制起自我,我知道那只会证明我是多么无知;我还开始明白,恣意与现实间的矛盾根本上是无法调解的,我只能先将它们统统纳入,再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行调和,为此,我需要坚持,也需要妥协。

其实我挺享受昨晚的演出的。只是看着眼前这个面目模糊的Mojave 3,会忍不住想,忍不住对比,忍不住猜测,然后惶惶而归。

Pet Shop Boys @ Shanghai

IMG_20130820_203825今年夏天上海的演出市场很热闹,也很心酸。Metallica连演两场上座率都在百分之八九十,黄牛票炒翻,而Aerosmith人还没到就因为出票惨淡取消了,至于号称亚洲巅峰的shanghai sonic大概是亚洲巅峰悲剧吧,八万人的场子据说Korn演时只坐了千人不到。鉴于国庆出去旅游,the killers肯定是错过了,二刷suede也不可能了,所以我本来是打算去凑铁匠的热闹的,可惜……于是跟猫一合计,决定去蹲PSB的黄牛。PSB这天晚上同时还有小清新们的新宠owl city在奔驰中心(几年前来芷江梦工厂100元入,现在都要280起板了,而且新专听了两首歌那算毛玩意呀……),于是料定目标消费者会被分流,果然如此。

8点准时开场,这没想到。老实说,PSB的歌大多无感,除了go west耳熟能详,其他基本上来之前对不上号,出门之后,除了Fugitive和翻唱的always on my mind,其他仍旧对不上号。但我们老年观摩团今次的主要收获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现场。有句说句,PSB那投幕视频以及现场舞美灯光服装的组合,是我看到现在所有的现场里最有艺术气息的。

IMG_20130820_210419

嗯,艺术气息,是的,我在讲club辣子鸡PSB……开场的“海胆”装就骚到天上去了好吗!据说是首新歌的Thursday的那段缸中之舞配上背景的大游泳池屌爆了!电路板上开出一朵花也高亮!(虽然后来几幅颜色略恶俗。)我跟猫最终也没讨论出来那主旋律的一套到底是牛头还是马头还是什么怪物,但我们都看到左手边明显是住附近晚饭后出来散个步就被黄牛骗进来的大伯大婶跟着抖得很开心好吗!

老孙的逼格过时了吧,没觉得音响很差,除非在我离开的一年里,上海演出场所的水准都突然升级过了?而且当绿色镭射光一束束射向看台时,上海体育馆的天顶分外幽静柔美,动静之和,惬意极了。

当然,我们老年观摩团秉持了坐到底的镇定……毕竟是凑热闹的,不爱电子不爱clubbing,也不比楼下那些真爱粉,但猫说干冰放得好猛那些前排的会不会给熏晕掉的时候,我还是相信不会的,我相信如果是我自己,彼时彼刻在那个地方po着的话,也压根不会注意到这些,也一定high翻了。如果经历过,那就一定懂得,这就是一个好现场的绝妙之处。

滚石杂志前一阵评过一个Top 50最佳现场,最近5年里有过巡演而且还没退休的才有资格入选。我大Arcade Fire列第4,红辣椒排21,前50没PSB什么事。评选标准据说是“crowd-pleasing, club-wrecking, festival-killing”。要我说的话,如果就按这标准,那某些平民“天团”一定是被故意遗漏在外以显示大滚石的高雅品味了。哪怕撇除敬老的加分不说,既然红辣椒能进前30,PSB也至少应该在同一档。

IMG_20130820_212832

Preisner @ Shanghai MISA

通常交响音乐会我不写repo的。但我是个OST迷,而Presiner是我最爱的配乐师,这次真没有之一。

presiner_misa在夏日音乐节演出的消息是逛豆瓣同城时无意发现的,立刻两个电话订了票。

这一晚所有的演出曲目,都是我听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听几小节就能回想起在电影的哪个段落出现。不算encore,以亡友安魂曲作为结尾,就已经满足我徜徉于内心已久的夙愿了。还是有点小遗憾,演出不是在音乐厅,而是在为音乐节临时搭建的棚房,毕竟效果有差。但偶像带了原版OST的录制班子来,就包括了钢琴,竖笛、大提琴,还有那位嗓音条件最有天赋的女高音!她出来的时候,没多少人懂得鼓掌欢迎的规矩,我在后排是带头的人之一。但Van Den Budenmayer Concerto en Mi Mineu这曲子只唱到头两个音符,那些稀里索罗的中年人和一直低头刷微博的熊孩子们全都给镇住了。现场的穿透力竟然还要强。我听着这首以前不知道重放给自己多少遍的曲子,是真的给澎湃到湿了眼眶。基导的电影之于我,是几乎决定我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影响力,而如果没有Presiner的音乐作为前提,这或许就会是另一回事了。

两天后在老场坊的演出,更像是一个带曲目示范的交流会,很难得听到一些之前没听过的他为其他电影所作的音乐。每一曲他都附上真诚的解说,可惜波兰翻译妹子的中文实在只能听个三成,而Q&A阶段他倒多像是敷衍了事,没好好回答过几个问题——除了从HK打飞的来的一两个听众,现场的人的确也没问出什么有水准的问题来,多是纠着他跟基导的回忆。我能理解,如果你跟一个朋友的私交深厚到知心程度,那就是很私人的事了,也一定不愿意不相识不相干的陌生人像查家谱一样问东问西。最后除了他喜欢Pink Floyd,没获得什么新信息。但作为一个奔六十的人,他看起来真是格外年轻,像是四十出头,谈吐装扮皆如此。如果不是我自己有切身经历,也很难把他跟那个写出如此感性音符的人联系在一起吧。东早后来放出一篇独家,很棒,看完也就几分钟,理解比这个晚上的两小时还多。

Azure Ray @ Shanghai

azure_ray_shanghaiAzure Ray是我从NZ的严寒逃回国内以后去的第一场Live。在On stage演,我所去过的硬件设施最差的live场子,或许它本来就只是一个酒吧而已。

所以实际上,这个现场我并没有享受到多少。但Azure Ray是我大二大三的时候常听的一只团,那时候我听的歌大多走所谓的小清新路线,AR也不例外。后来就很久没有翻出来过了。此番重听,很有点欢迎回归纯真年代的味道在。

她们的歌还是一样甜蜜轻盈去浮躁。我还能辨认出几首曾反复听的曲调,只是显然没法想以前那样沉入曲子的意境里去了。事实证明走小清新风的果然都逆生长,大部分走神的时候,我都在研究两位主唱的发型合不合适我,然后第二天在京东订了一支卷发棒。

RHCP @AKL

融不入气氛,于是当晚的背景板成了我最主要的消遣点之一

对红辣椒其实真心没啥爱和粉的,纯粹是ticketmaster特价于是去凑个热闹而已。到Vector Arena门口的时候S转过头对我说,“我连他们主唱是谁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其实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老流氓们的演出是很卖力。贝司手上来就背朝天撑出个三角造型,拗了三分钟,由此全场都被我们叫作瑜伽哥。而瑜伽哥乃是最擅长自high的一个,搅基卖萌装X一样不少,没有他的话当晚我们大概会很无聊吧,远远坐在最高的看台,看着Standing的人群们po个不停,想着也许在下面的话我大概也会很high。

RHCP的歌不是说不好,只是没感觉能好到让他们大红大紫到现在这个程度呗。一场听下来,精选集里的歌毕竟熟了不少,喜欢的也有,尊敬照例也得有,毕竟cover的也都是Stevie Wonder这种大腕,不过隔了一周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居然是调音用的只cover了半首的Don’t dream it’s over…来AKL后去的几次现场数这个最路人无疑了,写repo都写不出啥来,倒是我盯着灯光师拍了好几通,就作为到此一游的纪念了。

对孤独的灯光师比对听歌兴趣更大……

Regina Spektor @ AKL

image
Town Hall的灯光如神经刀,时而美轮美奂,时而多余得如死鱼眼珠……

我是个sb,这是不争的事实。车门没关牢电瓶空了,不想大半夜一个人走一个来钟头回去。所以呢,现在开始挑战来奥克兰以后的第一个通宵了。

于是趁还热乎写一写刚才的Regina现场。姑娘是真俊!她汉子就不行了,近期看的几场演出,暖场个个有惊喜,就这场的only son太酒吧lame级别了,除了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卷毛,他唯一亮点还是后来和主角合的一曲call them brothers。但姑娘出来一亮嗓就压住了。喜欢她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除了Tori Amos之外,很少有人能把奇奇怪怪的音调唱得这样好听,大胆和自然。

现场还是最见真性情。新歌老歌各半,还cover了首俄语歌,是全场最见粗砺和沉淀的一首,虽听不懂,但感觉很对( The Prayer of François Villon,按她的指示,google来的)。而奥克兰人最熟的果然都是begin to hope里的。之前听过她三张,在墨尔本时去JB-Hifi里买了far,因为有最喜欢的Eet,那时可没想到能在akl刷到这场。于是上周又把Mary Ann那张也补听了。其实大概是一张比一张去鬼灵精怪化了,不过也的确就一张比一张红,新专简直女人极了,都快嗅不到那个开心起来都乱撒娇难过起来全兜着的鬼丫头气了。好听是更好听,不过真不确定如果先入为主的是这张还会不会来这场。

Town hall论场地效果,论现场气氛,都不如上次在ASB theatre,唯一印象较深的,就是等返场时大家一起踩地板,不知算不算这里的传统。我的位子不算好,她不弹琴站去右边唱时我这里见不到人,但她弹琴时那双美手在钢琴上的倒影我这个角度却是看得一清二楚,作为美手控此刻恨不得立刻借个大炮来各种特写啊。姑娘讲话则太细软,基本都专心唱歌了。不过,唱the call之前她说:我前两天去骑马了,马儿总是要低头吃东西,那我呢又不好意思不让他吃,这是应该的嘛,不过熟了以后呢,他就跟我说了些悄悄话,他说呢他叫Wilson,Wilson说啊“你有没有看过纳尼亚那个凯斯宾王子啊,那个电影开场不是有群马在追逐的戏嘛,我就在里面呢,里面有我Wilson哦”,我说,啊那个电影啊,片尾曲是我唱的哟。

真是个把洋洋得意内敛到极致的娃!samson作压轴曲大概多少也有应和sweet as这句土语的意思吧。晚安了。

Coldplay Live @ AKL 二刷英国五月天

In My Place,满天的纸蝴蝶。其实各种心甘情愿地折腾就是为了等来这一幕好吗!离Guy只有10米远!po主被帅晕了好吗!一切都值得了!

如果说一刷还是正经听歌体会气氛去的,二刷则大半是复习和看帅哥而已。五点半场馆开门,根据经验我两点乘船出岛,路上去美术馆看了个who shoot the rock ‘n’ roll的摄影展,四点到门口,却已经变成长队中的二等公民了……好在咱买票早,位子是supertop,第一批被放进去。冲到右边第七排站稳如意算盘打得妥妥的就等着看小贝斯。 此刻离cp出场还有三个多小时,两支暖场分别是Guy的嫡系the pierces和temper trap,后者的vocal确实有惊艳到我,看周围的气氛kiwi们对这支澳洲团还挺熟悉的。虽然与素质极差的kiwi年轻人为了站位有些不快,略过不表,但Hurts Like Heaven的调一出来,我就赚回来了——po阿pogo着我给推到了第二第三排的样子,此刻别人大概忙着继续蹦,但我就停下看小贝斯了,一下就被那副喧闹之中专心“学术”的loner气质给扑倒了,太!迷!!人!!!(马山芋的大胸算个毛阿!)

马山芋难得勾搭上小贝斯,心里乐开花了吧,注意:此刻奶爸的表情高亮

五月在马德里的live,至今回忆起的仍旧是直捅人心、震到颤栗的感染力;而这次在奥克兰,一方面各种道具routine都已经被剧透过,烟花差很多,xyloband的质量似乎也差了些不够亮,另一方面感觉马山芋等人卖萌也没以前那么卖力,观众们VLV等经典大合唱的水准比板鸭人差很多,于是兴奋度多少就有些打了折扣。当然是注意到了现场版本演绎的一些不同,好几首歌的副歌和高潮部分都分别用了不同的拍子和配器,大概是为了调动气氛吧,反正管用。我也挺喜欢yellow前半段的acoustic部分,尤其他说,这首歌要献给基督城的受灾者,你知道,虽然也许这只是套话,但听到turning to something beautiful 然后你望向天空的时候,心里的感觉还是会有细微的变化。不过基本上其实我也没怎么仔细听他们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high,跟唱和抓jq上了。

别说呢,我这破手机的摄像头一到基情暴露的时刻就突然思路清晰了……

相信等以后回想起来,在奥克兰的这个现场会像其他在这里的经历一样,大部分段落模糊得很,却总能记得它们是如何在我身上渐渐烙出浅浅的摸不出却擦不去的印迹,会有一两个闪回不时闯入梦境里,比如Fix You前奏响起的时候,比如大声唱出We’ll be glowing in the dark的那刻,还比如Lovers in Japan于我的意义。 哪怕这次的Paradise我也没有笑场,而是跟着唱得很投入。因为在对的地方,对的时候,唱了对的歌。 现在想来,买这场票的初心就好像Bilbo Baggins在垂垂老去的时候还念叨着要重走一遍当年的冒险之路一样,是为了复刻当初的感动,牢记每一个细节在心,即使再鱼类也不要忘记。所以奋力抓了几只纸蝴蝶在口袋里藏好,这次,我要记得带着它们回国,回到my true place。 因为NZ美则美矣,它实在却不是一个rock country。

Ben Harper AKA the ‘Sexy Bitch’ @ AKL

当然啦,我不是标题党,这不过是原话引用昨晚一位前排女性观众的shout out。当时听得Ben Harper乐得不行,丢下琴,在场子里来回乱转了两三圈,回来坐好,还是没法忍住笑容,又去转了一大圈,才将将坐定,还抖了好几抖,才拿稳了琴。

“这可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对我说”,他说,仍忍不住嘴边流露的笑意。

哦……是吗?居然!但是我简直不能更同意她的想法了,估计昨晚那上千个坐在ASB Theatre的人也都这么想吧,包括男观众。

例证就是,后来有人叫Ben Harper脱掉帽子,他回答说“你们不会叫Bob Dylan脱帽子的对吧?”于是,坐在我身后的那位大叔,目测大约三十出头,隔了两层楼、百来米远,声嘶力竭地吼到:“你比老Bob长得好看多了!”(喂,大叔,节操呢!)

真的,昨晚的演出,平心而论,是我看过的大大小小各种live里,功力最棒的现场基本没有之一了,弹奏、唱功、情感的投入、甚至与观众的互动,都无可指摘。要知道,识货的鬼子们在第四第五首歌就开始站起来鼓掌了,约摸是唱完pleasure and pain和diamonds on the inside的时候吧,不过昨晚的standing O’怎么说也至少得有三四轮。是,也许歌词可以写得更好些,可没人会本着一颗听诗歌朗诵的心去一个acoustic现场,对吧。当他把folk,blues, funk, soul的味道一一释放出来,我唯一能想到的词儿就是:太tm正了!。真不愧是在唱片店里长大的小子。况且他甚至把这种音乐烙印随身带来了巡演现场——场地的背景板,正是当年他祖父母唱片店内墙上图案的原样复刻。

要知道,在the edge给我发coupon邮件之前,我几乎连一首他的歌都没听过,即使听过也不知道是谁唱的。可在xiami试着听了两天我就决定买票,而这会儿我已经有了最喜欢的歌walk away,而且已经开始在wowhd上订碟了。如果说他的录音室专辑足够讨好耳朵叫人放松,那他的现场便拥有无与伦比穿透人心的震撼力。是,他的乐器天赋是很高,他的座位后面一字排开着各种弦乐,还有一架钢琴,一架木琴,昨晚几乎全都用上了,但不是杂耍显摆式的滥用,而是每一件都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曲子的魅力,衬出了他歌喉的感染力:他的低声吟唱很美好,而当他站起身,敲着琴,弓起背,抬着头,像其他所有灵魂乐者那样朝天嘶吼时,我也默默闭上眼睛,宁心摒气直到最后一个痛苦的音节得到解脱。

这张照,是他在翻Hallelujah时我拍的。唱之前他说:这首歌,我只会在这次巡演的时候唱,是为了向一个人致敬;我刚出道的时候,去一个音乐节演出,有会儿我正在把弄吉他,突然感觉背后有什么把我汗毛都震慑地竖起来了,我回头一看,是Jeff Buckley;他穿着黑色罩衫,套着紧身裤,里面的T是V领,露着半个胸膛,胸膛上满满的都是魅力,光辉地就跟天神一样;然后他朝着我走过来,说“嗨,你得教我两招”,我心里想着,那可是Jeff Buckley哪,用一张专辑,Grace,只用这一张,就做出了我们这群人,包括Bob在内,花了整整一辈子在追求的成就,我哪还能有什么可以教他的呀;所以你们懂的,我活到现在,这是我最美妙的跟音乐有关的时刻之一。

而昨晚接近三个小时的演出,则是我的最美妙的音乐记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