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记备份———————
这次国庆去棒国玩,正好赶上釜山电影节(BIFF),于是就顺便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电影节(斜眼看SIFF。。。)
釜山电影节大概是最适合普通屌丝影迷打酱油的国外电影节,原因有三:
– 每年都在10月头上举行,最近两年都是10月3日、4日前后开幕,用上黄金周假期的话,不需要额外烧年假就能赶上两三天;
– 电影票便宜,6000韩币一张,相当于35 RMB;
– 主要展映影院都在海云台区,之间相隔走路就几分钟,赶场方便,设施一流。
棒子自称BIFF亚洲第二,仅次于尼轰的东京电影节,从展映片质量、管理及服务、观众素质三方面来说,他们的确没有瞎吹。
拿今年这届的片来随便列列好了。展映片包括有今年的金熊奖《孩童姿势》,金棕榈奖《阿黛尔的生活》和评审团大奖《醉乡民谣》,金狮奖《大环形路》,以及其他十几部入围三大奖竞赛单元拿下这个奖那个奖的片子;有圣丹斯大奖的《水果谷》;即使不算那些三大奖入围片在内,还有额外三四部各国选送奥斯卡的片子,比如匈牙利的《恶童日记》,新加坡的《爸妈不在家》,波兰的《瓦文萨》;亚洲有蔡明亮的《郊游》贾樟柯的《天注定》奉俊昊的《雪国列车》金基德的《莫比乌斯》。这些是新片,今年的老片单元是爱尔兰电影,就有《曾经》《哭泣游戏》《以父之名》等等……不用数了吧,查片单时都快哭了,我们屌丝就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再次斜眼SIFF,近几年除了大师致敬单元,其他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好片展映?尤其是新片?)。作为一个国际电影节,光吹自己是A类有多少说服力呢,够不够吸引力搞来最优秀的新片放才是真实力。
为了做行程准备,我提前一个月给BIFF发邮件问什么时候出片单、什么时候出排片表、外国人怎么买票。发好邮件我就去放羊了,想总归要过两天才会有回复的吧。结果一个小时内就跳新回复提醒了……三个问题一一回复,日期明确、方法清晰。并且且且且且且且:
!!!邮件里说什么时候出片单,什么时候出排片表,到期就果然准时出了!!!开幕后也几乎没有再怎么变动过,官网多是通知加场。
片单是在开幕前大半个月出的,排片表是在开票前一周出的。请不要笑我没见过世面,要知道我等屌丝每年都被SIFF乾坤大挪移一样的排片表搞得掉一地头发。我觉得,排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足够看出一个电影节举办时人力是否充足,经验是否丰富,管理是否有序。
BIFF票子售卖形式跟SIFF粗看差不多,但细节处差很多:
– 开幕前一周开售,线上线下同时,线上通过daum.net,外国人走专门的英文网页,线下通过釜山银行各大网点(总比只在十来家电影院卖要分散吧),每场有20%的票子留到放映日当天作walk-in purchase;
– 开幕后,在影院集中的BIFF theatre附近设了两个临时票房联网卖当天的walk-in票,各个放映影院可以卖自己影院场次的余票,部分影院开场前一刻钟还会有卖一些之前被锁住的或是网上没卖完的last-minute票;
– 开幕前各渠道的订票都可以随时全额退票,开幕后只要不是当天票也可以交部分手续费退;
– 官网韩文版有专门的论坛,两个临时票房也都有划一块专门的区域提供白板方便影迷自己互相换票。
每个影院、两个临时票房、以及BIFF theatre外面的露天空间都设有BIFF信息咨询摊位,任何时间都有志愿者帮助回答问题、维护秩序,还可以在那儿拿电影节小册子、每天的棒文场刊、以及英韩对照的review特刊;
官方有免费大巴,往返于影院集中的BIFF theatre附近和距离三站地铁的酒店、青旅较多的海云台中心,说是隔十分钟一班,实际上车很多,往往不到十分钟坐满即开,单程不堵的话也就15分钟车程。
英语对白的电影有韩文字幕;非英语对白的电影有英文、韩文两条字幕,英文字幕在正片底部横置,韩文的在右侧竖放。字幕放映似乎也是一条条敲的,反正我有看到一台电脑和工作人员。但不同于SIFF,釜山的字幕放映毫无时间差或者哑炮现象,跟英文一条条对应,而且是做了一个透明层效果浮在影片画面上,观感更自然。英文字幕大概是片方提供,我不懂棒文,所以不清楚棒文的翻译质量,至少没遇到过现场观众一同嘘声或窃窃私语的场面(SIFF观众你们懂的。。。)
据说BIFF theatre附近这些电影院都是配合电影节新造的,设备效果确实一流。 Sohyang中心的超大屏幕尤值得一提,根据我自己的直观感觉,这个剧场容量可能比影城一厅小,银幕应该差不多大,显示质量超清、细腻、明亮(!),音响效果极佳。The Stag的导演在Q&A时特别提到说,各种电影节跑下来这块屏幕是他见过的最棒的。
再来讲讲观众素质。两个字,很高。
– 这个也许有我自己主观因素在。但三天里我看了8场电影,各个时间段都有,无一场出现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小孩哭叫等状况,偶尔有吃饭吃零食的,都听得出他们已经尽量压低声音了。我觉得这才是理想的电影院体验。
– 对于外语片,韩国观众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太以名气论英雄。拿我看过的来说:在大厅放映、卡司豪华的《第五权力》放映完人们匆匆离场、掌声零星;反而小厅的《恶童日记》放完无人离场,出字幕前一遍鼓掌,字幕结束又是一遍热烈掌声。
– 电影知识深厚是另一个让我惊讶到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放映后的Q&A环节——主办方提供精准的即席双语翻译,观众提问踊跃不说,问的还大多是与影片理解高度相关的,有没有加入即兴表演、剧本灵感来自哪里、某个人物行为的意义等等……甚至会问到为什么要用全静止画面拍摄、为什么要用4:3的画幅排除更多细节这种比较专业的问题。与之相比,想想我们SIFF有些Q&A都没人提问害得主持人要自己想问题救场,翻译也往往是四级刚过的水准,某些提上去的sb问题更是丢我大魔都的脸还不如不问呢。当然也许因为BIFF theatre旁边就是一个韩国那边电影专业出名的大学,所以观众里可能有一部分电影专业学生,不过魔都不是也有上戏么?存在感呢?
釜山电影节创办于96年,迄今18届;
上海电影节创办于93年,迄今16届。
————–好话说完 下面开始具体攻略和吐嘈———————
平时釜山住宿很好定,电影节期间要尽早,但选择还是很多,要参加电影节的建议定在海云台地铁站附近,出入方便。吃喝交通都很方便,都是常规大城市旅游的一套,不赘述了。
给自己排片除了算好时间不要重合外基本没别的注意事项,几家影院之间赶一赶的话都是10分钟内的事,唯有megabox不在biff theatre附近,要看那里放映的片子,最好要留出半小时给交通。
买票是此次BIFF体验中最辛苦的一环,说起来都是泪。总之对于不通韩语的外国人,买票就顺着如下顺序吧:
1 网上抢票 网址看电影节官网biff.kr
2 早起乖乖排队walk-in purchase 临时票房地址还是看官网,要抢热门票的话排队越早越好
3 开场前到放映影院试试看last-minute ticket
我在开票前多方咨询还用excel各种排列组合后来被证明都是无用功……由于风闻棒子抢票各种疯狂,我找了海外时差党帮忙刷票当双保险。开票日当天我也提前半小时坐在电脑前候着。果然官网突发通知说为防系统过载提前15分钟开票,看到此句我心下一喜,想可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了,何况老子刷SIFF久经考验了,还怕几个棒子么。
结果……外国人购票通道并没有提前开放(什么?)!!等到8点,身为外国人的我终于可以刷票时,座位已所剩无几。而且棒子那反人类的票务系统不但指定非IE不可,还非得买一场付一场钱,付完才能买下一场,于是2分钟内所有我想看的场次全部sold out!只买到the fifth estate和另一场冷门片ida。都是神经病啊啊啊!
怒了,刷刷刷写了封长篇投诉邮件发给票务办公室,控诉对外国人区别待遇,一天过去,无回音。第二天,我又写了封标题为“请问如何购买walk-in票”的投诉信过去,依然无回音。第三天……第四天……直到出发前最后一天,我怒刷一篇说“我不指望你们有回复了,我就表达下我极度失望!并祝好”的邮件,抄送了all……仍旧……没有回信。
于是我就暂时把这事搁一边,唱着山歌啃着鸡腿去首尔会基友去了。
等到火车去釜山的前夜,尝试刷了下系统,基本还是一片sold out,但相对冷的两场吐了几张票出来,估计是别人囤多了退的,赶紧拿下,这就搞定了四场票。
第二天到了釜山放下行李,我们就到临时票房观望walk-in purchase的形势。搭档同学跑去帮基友补the fifth estate的票,我就随手抓了一个志愿者小哥问要多早来排队才能保证成为20%之一,小哥说……小哥说……前一天晚上7点……小哥说……有人搭帐篷来的……
^&*#$%^&*#$%^&*#$%^&*#$%^&*#$%^&*#$%^&*#$%^&* 万念俱灰阿阿阿阿。
但是神奇的,the fifth estate居然那时还有票,又问了下小哥发现通宵排队抢的是部没听说过的棒片,估计是有什么明星。并且当天下午我看的两场都没坐满,于是又希望重燃了,叫搭档和基友第二天去爬山,自己就打算早起过来排队买票。
临时票房8点半开门,我大约7点45到的,队伍已经绕了广场整一圈。8点15开始有志愿者发表格让我们填要买的场次,9点时,我排到了广场中央的蛇形队伍里,身后的人与身前的人几乎一样多。
票房旁边就是换票区,另外还有两块大白板贴着当天的排片,sold out的场次会立刻被贴上贴纸。9点50,终于轮到我买票,还不错当天选定的4场里有3场都买到了,包括adele chapter 1&2的”你很幸运哦这是最后一张“,只是short term 12 “卖完了”。
没有时间细问,10点我就开始看这天的第一场。看完12点不到,对short term 12不死心,又跑了两个临时票房到处问还拜托他们打电话,才发现早上其实不是sold out,而是负责放映的megabox根本没有联网售票,这事票房自己居然也不知道……(其实也没比SIFF好多少嘛。)当然到了午饭时间,这场是确实已经卖完了,我问工作人员还有没有可能搞到票,基本都跟我摇头,只有一个妹子跟我说可以搞搞看last-minute。
其实到了那个点我才第一次听说还有last-minute这回事,官网和小册子都没怎么提过。但想问志愿者具体怎么买、有多大的可能性买到、放出的到底是什么票云云又问不清,因为他们几乎不会说英语……
————–想到我强烈需要插播吐嘈的分割线————–
釜山电影节的志愿者多且热情,唯一缺点是,他们很少有会说英语的。于是我进化出了蹦单词模式,结合迂回型多句式替换大法才能做到基本沟通,可仍旧好多问题要么他们听不懂要么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说,最后我只能对他们笑笑说没关系我再自己查查作罢。好几次我在抓志愿者问问题,对方还没听懂,旁边的洋人主动凑上来了“阿阿阿我也有同样的疑问阿”“这个我也没搞明白阿”,最后通常就变成了洋人找我一起吐嘈lost in translation的状况……
所以后来我终于安慰自己,投诉邮件没人理,也许只是因为他们真的看不懂。
—————————插播完毕———————————-
于是趁当天二三场之间比较长的时间空隙,我坐免费shuttle bus去megabox踩了个点,想找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再问问看。可果然,还是什么都不确定只问出来会放出的是网上没卖完的票(网上早把一句sold out摔给我了么不是)……就本着免费大巴不坐白不坐的思路,第三场电影结束后我又一次冲到megabox,此时离short term 12开场还有15分钟,我翻出小册子对着电影名一指,居然……买到票了……泪流满面 T.T
还沉浸在幸福感中的我走进放映厅找到座位坐下,喝口水,扫了眼四周。尼玛坑爹么?!!!放眼望去这都是空位阿!!!
基本上釜山电影节买票就是这么个状况了。由于我只看了两个半天加一个整天,以上所说不具全面代表性,但大致可以看出来,虽然事先规矩制定方面要比SIFF有序得多,到了具体实行时也有管理较乱、层层信息传达不力等这个那个的弊端的。
简单主观排下此次看过的8部片子吧:
Le grand cahier 恶童日记 9分
本次个人最爱 演员出色 制作精致 除了个别镜头语言有点做作 其他无可挑剔
Ida 艾达 8分
波兰出品 黑白片 细腻 节奏佳 想起历年SIFF里我的最爱《死期将至》
Short term 12 少年收容所 8分
题材还是老美口味的心灵鸡汤 胜在善于讲故事 对话细节棒 另外有我hc的帅哥出演男主专司卖萌必须加0.5分
The stag 单身派对 7.5分
比hangover好笑治愈得多 韩国观众也似乎格外喜欢这部 掌声是这几部中最长最久的 另外我会告诉你这是莫教授出演的么
Adele: Chapters 1 & 2 阿黛尔的生活 7.5分
其实是真的很动人很写实很情绪化的好片 不过我好像看完法国片常会感觉略浪费时间……
Fruitvale Station 水果谷 7分
剧本的出发点很好 但实际看起来感觉铺垫太长
Vic and Flo Saw a Bear 小薇小芙看见一头熊 7分
略冷略黑略装逼 意思有点 不多
The fifth estate 第五权力 5.5分
导演太失败 主角不清、逻辑混乱、剪辑瞎搞、最后还来段说教收尾…… 其实本来也可以勉强上6 但手握这样一个题材这样一套卡司 你居然就给我看这个?必须扣分!
—————地域攻击的总结分割线———————–
如果不迷棒星棒剧,也不爱shopping,棒国旅游我是不推荐的。吃的尚可,风景平平,至于人文景点叉叉宫之类的,去过西安北京的就不要去首尔送钱了。某夜棒国基友妹子在我们吃喝正香的时候突然撒着天真脸问了句,你们觉得我国男人帅不帅,我们一行人只好一边呵呵呵一边眼神放空膜拜大地起来。
所以请不要觉得我买张机票只跑去看几场电影很有病,实在是在那边我没觉得有更好玩的事情可以做……话又说回来,国庆这种时候,与其呆在上海看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不如……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