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发热

嫉妒、自卑、怨恨,我们平生所有加诸心上的痛苦均是拜我们固有的价值判断体系所赐。

凭何有人便出身豪门、锦衣华服,有人便布衣苦读,却屡遭天灾。祈求吧,祈求生活的回报与我们的才干,我们的努力相平衡——人生而平等?平等个头,一派胡言。抱怨声声入耳:“这世道黑啊”,何苦挣扎,还不如一句“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来得实在,平静略带一丝妥协的无奈。

有人信善,有人皈恶,即使是极端总也找得出大把的例子来印证他们的信念,如果失去从小至今所受的熏陶,我们的价值观该如何形成?靠自己?还不是借助我们所接触的媒介传播的理念,在摇摆中找到支撑点。不倒翁不是人人能做的。一旦我们把信任交付给了某某,我们的价值理念必会受其鼓动,即使是如爱丽思般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横亘于自我判断的矛盾凸现,在如断奶般撕裂的痛楚过后,仍会渐渐被浸染。这是本能,就如婴儿本能地信任母亲,我们本能地信任媒体,因为比之渺小的自己,当时的他们,显然强势许多。

那便不要了自虐的价值判断准则吧?更糟,生存于世,需要寄托,没了价值体系的依靠,怎知温馨安全的心之归宿在哪儿?甚至根本便无法判断自我,我是什么样的人?只剩茫然。这个世界无时不刻在督促我们为所有的事物履行价值判断。只有判断以后,才会惯性地感到安定,那么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在逼迫自己进行判断而已。

我不是学哲学的人,不懂什么外部世界、内部世界,我只是猜想,假如存在一个没有价值判断习惯的乌托邦,会生活的怎样?不必对己对人下定义,人无好坏,物无精粕,混沌的简单、安定,也许更容易快乐,只可惜,那时连快乐与伤心也不用分了。所以,也许注定人需活在不断的矛盾、自我否定与更新蜕变的动荡中了。

如果所能做的只是安然祈求,能够满足于每一个现在的我拥有的价值判断体系所定义的美好生活,那所谓的成熟,只是意味着这个定义的判断依据越来越匮乏而已。

假如我们的价值判断体系基于一个垂直坐标,那么处在每一个高度的人都在自省后变得焦虑,这不是自虐是什么。其实,若游离于自身的价值观回头看,我们凭什么来判断这些审视的价值?何来一个标准的价值判断体系可供我们判断自己的价值观呢?

这时候开始真正理解高中半途而废的化学课所学的动态平衡了。再依此回头看“人生而不平等”的感叹,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说,那是因为我们所谓对“平等”的价值判断本就因人而异罢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