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剧本还是简单点好

当然就是说inception。整部完整看下来总体理解方面只要智商正常的同学应该都没问题。不过无数小细节废脑,吃饱了太空跟人在bbs上讨论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但是我最初的疑问,小李是怎么打开mal的保险箱的,仍然没有筒子的解答能让我释然。

大多数偶像说,那个保险箱就是个配合对话的画面隐喻而已,小李其实是通过对话给他lp植入的。我纠结了,后来翻到剧本里的原话是这样的:I broke into the deepest recess of her mind, to give her the simplest little idea.

可是小李和他lp当时已经在limbo了,如何才能进入她lp的mind呢?在入睡之前,我想到,也许limbo还有下一层。其实梦境的层级不是自上而下的,而可以是多维空间弯曲嵌套的,或者简单点说,像蛇咬尾那样连接的。这样就能解释植入的思想为什么可以在潜意识里漫沿到现实;也能解释为什么在 limbo里自杀就可以回到现实,其实就相当于冲破意识的边缘一样。

但这完全是瞎想。

物理盲,只好先百度百科相对论、弯曲时空、钟慢效应等词条。于是——

习得点一: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里是不统一的。引力场越强,时间越慢,反之亦然。

习得点二:引力场越强,意味着时空曲率也越大。

再回过头来看电影。已知梦境越深,时间越慢。第二层梦境比第一层慢,第三层梦境比第二层慢……由上两条可推出,梦境越深,其时空曲率也越大。limbo的时间已经非常非常慢,那么这一层的曲率也已经非常非常大。若再往下走,时间慢到近似被冻结,曲率接近于无限大,那头还有什么?

黑洞,被包裹的奇点。奇点可以连通不同的时空。而对于解读电影来说,如果把每一层梦境看作是一个拥有独立惯性系速率的时空,那么limbo就像是最接近黑洞的地方,在limbo自杀就好比在给自己再来一个加速,让自己被黑洞吸进去,通过奇点回到“现实”这个时空。既然梦境是潜意识的投射,各重梦境弯曲地越发厉害,也就越发趋向于潜意识的初始点。

奇点的涵义是:“在该处开始、在该处完结。”也即是:最深层的梦,就无限接近于现实。所以看来最后小李的陀螺有没有停下压根不重要了。

不管是不是我瞎想,用这个思路再回头去解读各种细节就有各种乐趣阿。但是一个电影要搞到这样废脑才有电影的乐趣,我会给你五星才怪呢。

近期关注的三个影人

第一个是Sarah Polley。因为Isabel Coixet连着用她主演了两部片子the Secret Life of Words和My Life without me。后来又看了从老赵那里拷来的Away from her,她导的,才女。三部片子我在知道其关联之前就分别都打了5星。她不漂亮,很普通的长相。脸盘大,眼睛很大,眼神清澈,但是老练。没有脱俗的气质,反而很入世,所以特别适合Isabel Coixet那两部充满文艺腔对话、描写小人物生活的片子。看away from her的时候,就惊叹于取材,这是很难拍出内容的本子,所以导演很厉害。而今天地铁进站的时候,隐约在呼啸的车窗上看到了她的眼睛,毫无内容地看着我。

第二个是Julian Schnabel。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本人是个画家,迄今导了4部片子,前3部我看过了。处女作是讲Basquiat的一生,看的时候觉得插入那些冲浪镜头奇奇怪怪很不搭调的,看到后面才明白点意思,当时就觉得搞文艺的人想法的确异于常人阿。不过按观看顺序第一部作品是before night falls,大力推荐,没有原因,看了就知道。潜水钟与蝴蝶很多人看过了,镜头用得胆子很大,这种对直面形象的规避,彻底体现他与科班出身的导演的不同 ——他更直接、更干脆,更无所谓那些常规、但与表达电影主题关系不大的套路。顺便如果有人因为这部片子去把这个导演以前的作品翻出来看,就会知道 Javier Bardem是多么好的演员,不用美国人帮他称分量。

第三个是Ricardo Darín。基于各种原因看过的三部片子里,发现了这同一张脸,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el aura、我索推荐的Kamchatka和在别人blog上看到的XXY。长相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那部胡子甚至可以说是窝囊的典范。在我看的这三部片子里,他演的角色都比较沉默,把怀疑、好奇、担忧、害怕、决绝以及成熟的思考掩起来,用似乎是不经意显露的隐忍来打动人、用突如其来的爆发来显其血肉。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角色都有这种惯性,不过从其作品参加各大影节的情况看来,在阿根廷国内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厉害的。我并不喜欢角色千篇一律的演员,不过我欣赏每次都能细腻到位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