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季的失望

不想提昨天公布提名的BAFTA了。当一个奖积极地朝“风向标”的名声靠拢,仅仅是在学院国别上声明有所不同,我觉得它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除了橘子新星,压根不关心它最后颁奖给谁,反正翻来覆去都是同样的几部片子。

你再看刚颁的金球奖,社交网络拿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都可算作名副其实,可是等一下,还最佳配乐?在我看来,好的电影配乐应该满足两点要求:第一,必须完美契合电影情节,第二,单独拿出来也是耐听的专辑。社交网络的配乐也许满足第一个要求,但是第二点?除了那两分多钟的main theme确实举重若轻,但其余的呢?哪怕同获得提名的几个里面我觉得就有更好的。当然我心目中今年的最佳配乐应该是Never Let me Go的,一部连提名都没拿到的片子。顺便说,carey mulligan的成长教育拿到了一堆最佳女主的提名,而在这片子里的夺目表现却很可能收获寥寥,实在是件很荒诞的事儿。

必须要说的是,今年的获奖专业户电影们,相比前两年,水平要高出不少。还有人记得去年的拆弹部队么,也就相当于127小时的水准,那片子放到今年还未必能拿最佳电影的提名……我还是坚持认为 去年拿到提名的电影里,最好的是无耻混蛋。前年?百万富翁其实也就那样,幸好只有朗读者一个对手。而今年,社交网络在完整度上是一部几乎无懈可击的商业片,连推出的时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国王的演讲还没看,CF大叔估计要大包大揽了;盗梦反正是个人都看过了,水准大家有数,不过诺兰估计今年还是要悲剧;斗士则跟之前的摔跤手有点像。

但看看这些提名,商业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形容词,二妹说没有看到特别喜欢的,太正常了。

以商业化为前提,再在篮子里筛选佳片,这个标准本来无可厚非。只不过向来标榜艺术的奖项若是朝着这个标准靠拢,免不了被人诟病。其实商业化的比重加强也是有理有据的,可偏偏它还故作矜持,时常会有些小成本制作入围,貌似不屑于商业化的“污名”,但最后你发现,它那些奖虽即使不一定需要票房的成功,但还是得靠campaign还是得靠评论人的PR ——这已经成了影业的规则:不去campaign,便没有口碑,凭何颁奖?可是一年下来电影那么多,仅仅在颁奖季前呼声最响的就是最好的么?I doubt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