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两天CES的观众们几乎没在谈论什么新产品,因为反正这些展品看上去都长得差不多。反倒是Twitter和Google关于Search Plus的对峙更像是一个热门话题。
争执
Twitter的官方声明认为Google在Search Plus的结果里忽略Twitter将会使用户错过大量实时信息。更有很多相关报道认为在Search Plus里大量加入Google+的条目是一种垄断行为——更正经的说法叫滥用垄断优势(abuse of monopoly power),比如用一种产品的统治性市场地位为旗下其他产品谋求竞争优势,这种做法最有名的例子当然就是微软将IE与它的Windows系统绑定。现在,相似的质疑落到了Google头上,它是不是在利用Google搜索引擎的优势强势推销Google+?
Opt-out?
今天Search Plus在我的Google界面上出现了。我发现,实际上,用户是可以对它说不的:在搜索页面的右上角,有两个并排小按钮可以直接让用户在Personal Result以及Global Result之间切换,并且在帐户设置里还可以彻底关掉Personal Results。然而,后来我小小测试了下,发现每次打开一个新的Google搜索页面时,默认显示的总是Personal Result,无论你做的上一次搜索操作有没有切换成Global Result;不过,在切换之后如果你还坚持停留在同一个页面的话,那你在那里做的第二次搜索就会以Global Result的形式显示了。
擦边球
其实做完这个小测试基本上就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默认使用Personal Result搜索结果?那么废话!这当然也是一种推销手段。Matt Cutts发博客辩解说其实不止Google+,还有Quora、FriendFeed、LiveJournal、Twitter和WordPress上的公开内容也都会出现在Personal Result里,但他忘了提一点:你得先把这些站点的帐号跟你的Google帐号挂钩起来,才能享受到真正的Personal Result。
著名苹果五毛兼资深谷黑MG Siegler自然又趁机大书特书了一番,其实这次他的文章里有一个观点很犀利,即“Twitter这样的公司完全可以辩称向Google开放数据并不符合他们最佳的商业利益。实际上,Google这样做基本就是在强迫他们交出数据”。
仅从推销的角度看,这话可一点没错,Google这招可阴损了:不跟我续签?好,可别反悔啊,反正人家都爱用我的搜索,你不来,那就是你自觉自愿玩儿消失呗——默认Personal Result搜索等于是提高了用户个人网络内的(尤其是Google+上的)信息在其搜索结果页面里的优先级;而由于Twitter没有给授权,Google自然就顺竿而上表示你不给授权我可不敢自作主张呗,那就干脆不用你那里的数据了——我推测,Matt Cutts提到的那些网站中有Twitter,应该是指Google通过不含nofollow指令的网页链接到Twitter所抓取的结果,虽然这些页面本身和Twitter帐号挂钩,却不能为Personal Result式的搜索所用,所以包含在Personal Result之中来自Twitter的条目,应该是与用户个人无甚联系的常规搜索结果,其优先度自然要低很多——这样一来,Google腹黑地只留给Twitter两条路,要么干脆隐居,要么就老老实实全盘托出。
但是这算滥用垄断优势吗?也未必。这跟微软的做法本质上并不完全一样。一来,Google同时提供了并行的反向选择,微软连装装样子都没有;二来,不推Google+,这个Search Plus的服务质量只会大大降低,而不预装IE,对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完全没有影响;再有,Googl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确实还没达到垄断的地步。商业世界里,大部分弱者都不甘心被强者牵着鼻子走,要独立,不要依附,而Twitter暴走,只是又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例子。
这就是作恶?
实际上,要做这种“是”与“否”的判断简直是人类最徒劳的工作,因为这种判断的依据往往源于比较,而用来比较的准则每个人都不一样。在这个案例中,我自己的准则是:这个工具是否会成为一个必需品?是否真的给我带来了其他服务无法比拟的便利?
其实看看Matt Cutts列出的那一大串网站,就会感到这个服务似曾相识——Greplin的个人搜索。像不像?只不过Greplin更侧重个人搜索,而“跟年终奖挂钩”的Google必然会将其战略性地扩展成对个人网络的搜索。之前我写到过:“Google很可能在坐观时机收购Greplin。我更倾向他们早就在计划推出一个类似的工具,如果Facebook不阻挠的话……”现在看来,Google觉得之前Social search所积累下的内功足够深厚,自己来就行,省得再去高调搞收购了。
从一定程度上,这证明了用户需求的确早就存在,而除了实力足够强大到提供一站式服务的Google,我没看到其他任何更好的选择。我想,这也是Google信心满满地把Personal Result作为默认搜索方式的原因,虽然真讨厌这又是一次越俎代庖式的替用户下判断。
另外一种支持的声音很少被人提到,而Steven Levy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将Private Result和Global Result并行的做法,或许正是“过滤气泡”的一种解决方式。须知,所谓定制化搜索,其中包含的信息仍有陈述上的主观与客观之分(例如你朋友对某家餐馆的评价与那家餐馆获得的米其林评级),仍有相关性上的主观与客观之分(例如你那只叫阿富汗的狗和真正的阿富汗),以往将两类信息混在一起显示在定制搜索结果页面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一种由算法实现的过滤。而现在,双管齐下,就给用户提供了自由,多了Global Result的选择后,用户就有了摆脱这种过滤的方法。
其实,推销Google+ 对提高Search Plus的质量很有利,所以Google目前的激进做法也是典型的科技公司谋求快速发展的常用手段:搞独裁呗,跟着我,你就有好果子吃,不跟着我,那就只能惹一肚子气。我很难说,这是“作恶”,因为我确实需要这样的工具,但我得说,没有Facebook,没有Twitter,目前的Search Plus肯定称不上必需品,要完全摆脱“作恶”的嫌疑,Google就该让用户在两种搜索方式之间做更充分的自由选择。其实,对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三方在Search Plus上妥协合作,毕竟,这个服务本身,可算是搜索行业的一大进步。
不过,这显然不是商业公司的思路。Steven Levy这个老头肚里真心有货,在某次接受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他说过:Google面对Facebook的策略,并不是创建一个足以匹敌的网站,而是希望使Google各项产品和服务都具备足够的社交元素后,迫使Facebook最终允许Google抓取其所有数据。
Update
临睡前,看到高级谷黑在Techcrunch上又新发一篇,里面有句话简直是这个命题的最佳总结:Even if you don’t intend to use it for “evil”, you end up doing just that because “evil” is relative.